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讲座

关于合唱历史及发展趋势

编辑:【海南省合唱协会】 更新时间:【2015.03.26】 浏览次数:【11159】
关于合唱历史及发展趋势
    合唱艺术起源于17世纪欧洲教堂的唱诗班,随着宗教活动的不断完善、更迭,音乐也从简单的"颂经",发展成了共同敬神的复杂合唱,合唱队发出的声音宏大,庄重,人们在赞美神的同时与上天对话,同时不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用以支撑社会向文明过渡。如今在欧美等国,合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称为“合唱生活”。合唱作为一门古老而又长青的艺术,它不仅标志着各个时代文明的进步,也被作为推动社会素质教育的工具而得到传承与发展。
    世界合唱比赛是合唱界的“奥林匹克”
    世界合唱比赛是由总部设在德国的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组织的, 自2000年第一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奥地利林茨成功举办以来,每两年一届,在世界各地举办国际合唱音乐节和合唱比赛,如今这一音乐盛会,已经成为世界合唱音乐运动中最崭新、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力的亮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合唱比赛,被誉为合唱界的“奥林匹克”。 这一比赛起源于这样一个想法:让来自不同种群,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人们,用歌声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在一个自由的氛围里同台竞技;让汇聚在一起的人们在艺术上有一个激动人心和五彩缤纷的时刻,也让他们在竞技中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目标。世界合唱比赛让人们在共同的歌唱中,体会人类发展个性和寻求合作的力量。 “参与就是至高无上”,这是世界合唱比赛遵循的理念。无论你居住何方,无论你代表何种艺术方向,无论你追寻什么样的艺术巅峰,世界合唱比赛都是所有业余合唱爱好者的家园。 
    世界合唱比赛,不仅包括为争夺奖牌而进行的各种合唱比赛,同时还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高水准的综合音乐会、由国际音乐界知名人士举办的合唱讲座等,让独特的世界合唱比赛的欢乐氛围充满大街小巷、河流和广场。 
    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在中国浙江绍兴举行 。
    中国合唱经历了百年发展历程
    1913年,李叔同先生创作发表了三声部合唱曲《春游》,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多声部合唱作品,由此,中国合唱开始走出一条根植于自身民族音乐语言并符合世界合唱发展潮流的特色发展道路。
    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合唱节”( 1996年11月,文化部社文司、中国合唱协会与广东省顺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第四届合唱节并在继承“北京合唱节”的基础上更名为“中国合唱节”)是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2013年是李叔同先生的《春游》发表一百周年。为纪念中国合唱发展百年,第十二届中国合唱节于11月25日至29日在温州市举行。
    中国合唱节,每一届都以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和含义、特有的群体艺术形式对当地文化、经济等方面起到了全方位的促进作用。使这项群众文化活动成为高规格、严纪律,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权威性的合唱盛会。大家通过“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种艺术创作形式构建和谐气氛、创造美好的精神世界。
    近年来蓬勃开展的各项合唱赛事及歌咏活动,使得合唱逐渐成为中国音乐最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的音乐形式。这对增强国民音乐素质、普及高雅音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歌赛合唱比赛作为最重要的国家级合唱赛事之一,将发挥它传播合唱知识、普及高雅文化、繁荣合唱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
    中国国际合唱节(China International Chorus Festival 简称CICF)创办于1992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合唱艺术节。由文化部外联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中国合唱协会、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承办。中国国际合唱节以“共建和谐世界 为了明天——和平 友谊”为宗旨,历经二十年,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目前已成为集开幕式、闭幕式、比赛、展演、合唱指挥大师班、专场音乐会、论坛为一体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综合性合唱艺术节。被合唱界人士称为具有“最广泛的参与性、适应国际化合唱要求的文化多样性以及具有专业和业余互补性的”世界合唱界的盛会。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以色列梅多哥合唱团、香港儿童合唱团等500余支来自中国和英国、俄罗斯、德国、美国、波兰、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优秀合唱团、30000多名合唱团员先后参加了中国国际合唱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赞誉:中国国际合唱节“已经成为国际合唱艺术的盛典,用歌声架起友谊的桥梁,在各国人民之间传播和平之声,增进相互了解,沟通和平与友谊的心灵”。文化部蔡武部长为中国国际合唱节亲笔题词“歌声架起友谊桥梁,朋友共创和谐世界”。如今,中国国际合唱节已经成为国内外合唱艺术团体和人士展示音乐才华、加深了解友谊、促进合唱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被媒体誉为“熠熠生辉的中国国际合唱品牌”。
    海南省合唱发展快速崛起
    我省的合唱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和海南建省,2006年海南省合唱协会成立后,合唱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全省团体会员已经发展到了21个,个人会员达到了328人。多年来,尤其是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活动中,省合唱协会及各会员单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合唱已成为社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结合重大节日或重要纪念日组织大型合唱音乐会。2009年国庆60周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爱国歌曲大家唱展演晚会”,我省派出了由省直机关公务员合唱团和海口合唱团组成的晚会唯一一支男声合唱团,成功演唱了《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成为这次展演晚会的一大亮点。2010年5月,省合唱协会承办了《向着太阳》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大型合唱音乐会。2011年6月,省直机关在海口体育馆成功举办了海南省庆祝建党90周年“万人红歌颂党”大型直播合唱音乐会等,不断为社会提供发展的正能量。
    2、指导全省群众合唱活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许多协会理事和众多的会员已经成为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等各个合唱组织的骨干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合唱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并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我省合唱艺术界的许多专家、教授为普及合唱艺术、提高合唱艺术水平潜心钻研,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并积极培养年轻一代的合唱艺术人才。
    3、积极开展合唱艺术交流活动,开拓我省合唱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09年11月,由中国合唱协会、海口市人民政府、省文体厅、省文联主办,市文体局和省合唱协会承办的“首届中国南方(海口)国际合唱艺术周”在海口市人大会堂举行。至2013年12月,已成功举办三届。海口合唱艺术周的举行,搭建了海南合唱团队与国内外高水平合唱团队同台竞技与交流的新的平台,成为推动我省合唱发展的强大动力。
    几年来,部分会员单位还主动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合唱艺术交流活动。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海南红棉合唱团、海南律师合唱团、海南华侨中学合唱团、海南兰心合唱团、海南省老干部艺术团合唱团、海南省直机关工委公务员合唱团、龙华区老干部合唱团等都在不断地交流学习过程中,其艺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也进一步调动了合唱队员参加合唱活动的积极性。

    倾听专家对中国合唱发展的声音
    纵观世界和中国合唱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我们对合唱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合唱的未来充满热情和期待。对比世界合唱艺术的水平,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看待这些差距,如何看待中国合唱的未来,以下是专家的意见,可供我们学习和思考:
1、我们要正视观念的差距
    群众歌咏和合唱艺术是矛盾统一的整体,必须辩证统一地认识与处理从群众歌咏到合唱艺术的互相作用与过渡发展的关系。而分裂两者关系都是滞后而无益的观念。满足和热衷于群众歌咏活动的数字,场面,节庆的轰轰烈烈,满足于艺术的宣传作用政治效应。以群众活动取代艺术追求,无视艺术的独立价值,阻碍了合唱艺术的正常发展,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而只看到合唱艺术本身价值。否定中国群众歌咏基础,主张重走西方路,追赶五百年,显然又是一种梦想与空谈。出路只有一条,重视巩固群众歌咏活动的基础,积极推动以合唱艺术为方向的过渡,不断提高对合唱艺术的文化地位的认知,以及它在全民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认知,一经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的认同、中国合唱将以超常的速度发展。
2、我们要正视在合唱艺术标准上的混乱
    当前存在对合唱艺术标准的认识与理解问题,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的追求。要进入国际市场就要了解国际规则。如果把合唱看成一个行业,行业就要有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的产品规格。这一标准的制定可以有地方标准、有国家标准,但这都替代不了国际标准。合唱的国际标准早已形成共识,正如前文所说的美学标准的一致性。任何自我杜撰的规则都拿不到国际准入证。现存于各地的热衷于“激情燃烧”地高声呼喊,比音量比气势都已成陈迹,既不符合时代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更不符合和平世界的艺术标准。今天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业内及有关人士掌握这一通行于世界的国际游戏规则,才能引导合唱朝艺术方向齐步向前。
3、我们要正视中国合唱作品与合唱作曲家的奇缺与滞后的现实
    多少年来都在为找不到好的符合艺术要求的作品而苦恼,多少年来全国各地的合唱演出节目单大同小异。出版物目录60%至80%是相同的,只有分类排列差异。多少年来流动演唱不超过60首作品。这使合唱发展少了粮源,沦入困境,这是中国合唱落后的重大原因。可为什么少有新作?首先是作曲家游移在合唱事业发展的局外,没能建立密切的互联机制。另外真懂合唱艺术的作曲家又有几多,而真爱合唱艺术又有几人!首先我们的作曲教学就存在误区,哪位作曲系的毕业生在校学过“人声配器法”?他如何能懂真正的合唱写作?何况又视声乐写作为二流,而不肯涉足。没有作曲家精心投入,没有开创性的作品出世也就失去了合唱发展的推力和引力,根本谈不上创新,说它是文化战略上的危机也非危言耸听。但其间涉及的问题太多,错综复杂。
    如何提高作曲家的合唱写作技能与热情,如何建立作曲家与演唱团体的共同体,如何建立奖励机制,如何保障作曲家的版权……种种,有待有更多的人投入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一条突围之路。
4、我们要正视专业团体与专业指挥的缺乏与枯萎使合唱发展失去示范与引领而徘徊
    近十年我国专业团体日趋枯萎,在以群众歌咏取代合唱艺术的思想指导下,专业团体失去应有的生存价值,尚未消蚀的几个团体在为活下去而奔忙,谈不上艺术上的进取和示范全国。加上专业指挥的断层,致使高精的名作无法演唱,新作品无法推介,作曲家失去合作依托对象,艺术标准无法现身示范……广大的合唱团失去了榜样而茫然。
5、我们要正视音乐基础教育的薄弱而直接阻碍了合唱的提高
    高水准的合唱作品,无论是新作还是名作都需要有坚实深厚的音乐基础作保证。音乐基础的基础——读谱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上就不扎实,甚至有大片空白,大学生不认识谱的大有人在。全国合唱团几乎都是依赖简谱满足群众合唱作品的需要,停留在简谱所限定的水平之中。然而简谱已经被所有的国家淘汰,唯有中国在使用。跨不过五线谱关,就走不上更高水平的阳关道,无法承受更复杂的调性要求,为接受世界各国合唱经典人类共同的智慧成果关闭了大门,只能在低水平的同一平面上周旋。这必须引起音乐教育与我们从事合唱事业的一切人的高度重视,一定要尽全力采用一切手段,使我们有一批合唱团能够进入线谱的行列。一切有志气有理想的合唱团都应有这个雄心,下这个决心,完成一次历史性的升级换代。更希望中小学教师给下一代在这个基础教育上取得成效。不要让孩子重复父亲的足迹。
    发挥优势、缩短差距、创造辉煌
    历史不会重演,人从来不是踩着前人脚印走路的。只要看见目标就会选择最通畅的途径,前人创造的成果是前人的终点,却是后人的起点。道路虽然漫长后来者却可跳跃提速。不应为遥远而沮丧停步,正需要勇气、信心和奋斗。
    中国合唱的发展至少存在四大强势,这种潜能正待勃发。
    (一)我们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当我们还是四万万同胞面对强敌引吭高歌一吐豪气时起,群众歌咏已经是全民拥有的艺术形式。70年过去代代相传、薪火相接、香烟不断,时至今日振臂一挥千人万人高唱“保卫黄河”。如此广泛的歌咏活动及雄厚的群众基础世上少见。更应看到这已成为群众的自发要求,这才是不可阻挡的力量。我们在各大公园都能听到这样的歌声。更可喜的是,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齐唱,而走上了合唱之路。在全国120个城市中都有合唱团在合唱,特别是大学生合唱新军的崛起,这一切是我们的希望和力量的源泉。
    (二)我们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文化精髓的沉积和传承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决定其文化内涵的深度。民族风格的形成取决民族生活的丰富多彩。今日的合唱正是以世界的同与民族的异构成的一幅统一而多彩的图画。在这方面我们有绝对的优势。只要我们的作曲家投身其间,挖掘运用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素材,以新颖而适宜于民族性的各种手段,使人声得以完美的发挥,我们的合唱团就会展示更为鲜艳的神韵风采,在国际合唱的图画上增添夺目的亮色。
    (三)我们有优秀的歌喉,具备关键性的基础条件。歌唱无疑以歌声为材、歌者的音质是合唱优秀与否的关键条件。我们经常发现国外的合唱团其个人的演唱能力及音质条件远不如合唱,甚至有较大的落差。但他们在以合唱意识进行合作时,在其细腻的协同中创造了谐和美。我始终认为并且坚信,具备更优越音质的人们一当掌握合唱的奥秘之后,就能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合唱之声。那会是合唱艺术的又一次添彩升级。这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道理,却需要漫长的探索实践来证明。那种崭新的境界很可能由我们来创造成功。
    (四)我们有进入世界前列的团队可以作证。
    近十年间我们有不少合唱团走向世界的考场,并有不少取得令世人另眼相看的成绩。当我们对这一令人振奋的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得到怎样的结论?第一,这一结果是真实的,不可否认不同赛事的水准不一,尺度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在同场竞艺的群体中是列入前位。同时在一些水准较高的赛事中我国的某些团队不但赢得金奖,更赢得人们的激动、欢呼、流泪、赞美。这才是真正艺术的征服力,在这点上超过了其他参赛国,因为我们具备超群的音质和动人心魄的表现力。这是我们信心之源。
    目标在望,路在脚下,相信在逐步克服种种障碍与困难的同时坚持发扬我们的长处,坚定地满怀信心地去创造中国合唱艺术的新高度来回答世界。

                          (2013年12月 毕德昌整理)       
上一篇:合唱—中老年朋友的健康秘方
下一篇:没有了
学术讲座News
联系我们

学会地址:海口市海府路168号金鹿大厦7楼711室

电  话:0898-66233615

传  真:0898-32699303

邮  箱:dechangbi2010@aliyun.com

网  址:www.hnhcxh.com

友情链接:

海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合唱协会海南文艺网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浙江合唱协会山西合唱协会内蒙古合唱协会河南省合唱协会广东省合唱协会广西合唱协会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广州市合唱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

CopyRight 201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5000410号-1 版权所有:海南省合唱协会 邮编:570102

联系电话:0898-66233615 邮箱:dechangbi2010@aliyun.com 地址:海口市海府路168号金鹿大厦7楼711室 技术支持:绿色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