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要闻

浅谈民歌合唱的编创与大众传播

编辑:【海南省合唱协会】 更新时间:【2018.11.02】 浏览次数:【2791】

浅谈民歌合唱的编创与大众传播
张德美

       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集体加工的方式生存于民间,流传至今的民歌凝聚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它自身存在着无可替代的文化属性,它是中国古代各种社会生产和生活知识信息集中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社会知识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这使民歌始终不为社会所抛弃,形成强大的文化生态力量。它记录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比如说海南的黎族)更是依赖民歌“口述”历史。
       一、民歌素材的吸收运用
       民歌与民族的语言、劳动形式、社会面貌、文化环境等诸多特征息息相关,在社会文明的不断进化和蜕变中随之丰满,形成文化影响因素。
       从民歌合唱的创编角度来讲,民歌素材的吸收运用离不开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韵味十足”的旋律(此乃民歌流传至今的主要形式),第二是歌词(民族性的母语,含衬词、衬腔等),第三是体现劳动生活的“特殊节奏”,第四是“场景氛围营造的模拟素材”。
       二、民歌流变对民歌合唱编创的影响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气质,而且民歌体裁十分丰富,这种体裁的形成与不同的生活和劳动场景有关,这些背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歌各种体裁的基本表现方法和艺术特征。而作为一种生存于民间,依靠广大群众自发传播的艺术形式,它的生存方式一定有着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流传变异”上面。
       民歌的流传变异情况十分普遍,在各个类别中均广泛存在。但是有三种流变情况需要特别引起编创者的注意:
       第一是地域性变异,因为与当地方言相结合,所以这是风格特色的标志。如海南黎族民歌《摇篮曲》在五大方言区(哈黎、杞黎、赛黎、润黎、美孚黎)均有差异。
       第二是同一民歌在同一区域,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流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职业或半职业艺人的出现,艺人职业性演唱使民歌的行腔较细腻,节奏趋于规整,民歌本身的结构予以减缩或扩展,改变调式或调性,改变体裁或不同体裁之间相互渗透等。二是社会在发展、生产力在进步,使得民歌的内涵在逐步扩大、篇幅也在逐步扩大,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等,以致形成地方戏曲等。
       第三是“新民歌”出现。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然而,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却产生了一些变化。在当今社会,“新民歌”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它的出现让我们距离原生态民歌越来越远了。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关系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既相互联系,又有着本质差异。
  1.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联系
  ①原生态民歌是新民歌之源。新民歌脱胎于原生态民歌,是在原生态民歌基础上的改编和再创作。这种改编于再创作有些有明显的原生态模型,有些则没有,但都遵循原生态民歌的原有风格。可以说,没有原生态民歌就没有新民歌。
  ②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都具有民歌的一般特征。一般来说,这些特征包括歌曲的取材、旋律、曲调等。
  2. 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的主要区别
  ①表现手法不同。新民歌的表现手法较原生态民歌更为丰富。在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新民歌可以增加和声和复调;可以用民族唱法,也可以增加美声演唱方法;可以用地道的方言演唱,也可以用普通话演唱;可以用民族乐器进行伴奏,也可以用钢琴甚至是管弦乐器进行伴奏。相比之下,原生态民歌的表现手法则比较简单。
  ②社会功能和创作目的不同。新民歌所推崇的是歌曲的表演功能,原生态民歌强调的是歌曲的生活功能。原生态民歌在传唱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带有自娱自乐的特性,而新民歌则不同,从本质上说,它具有明显的娱他性。
  ③使用的语言不同。原生态民歌作为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全部使用方言和口头语,而新民歌以文字形式形成曲子,比较多地使用书面语言。
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具有保护功能,它可以通过舞美设计,艺术地再现某一历史阶段的原生状态,让过去的原生态民歌“复活”在世人面前,同时它在表现张力强、结构严谨等方面对原生态民歌具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它将削弱原生态的区域性特征,渐而使原生态民歌失去其独特的演唱风格、独有的美学内涵,以及它独具的艺术魅力。
  民歌流变对民歌合唱编创的影响:第一种流变形式往往会对民歌合唱作品的地域风格特征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第二、三种流变形式往往会使编创者找不到真正的“民歌之源(原生态形式)”。
  ◆民歌的本质是乡土性、集体性、口头性的统一,民歌的这些本质导致其在现代社会中将遭受许多挑战。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在电视、广播、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学习唱歌几乎很少使用口头相传的形式。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人们,很难有机会真正体验原生态民歌充满质朴个性的文化传统及其丰富内涵。
  ◆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推行、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一些传统民歌失去了演唱环境。一些民歌的功能丧失,附着在这一功能上的文化也随之萎缩。这些因素在加速原生态民歌衰亡的同时也加速了新民歌流行化的速度。由于现代教育的推进,少数民族的语言受到汉语普及的影响,呈现萎缩的状态。”这给原生态民歌造成致命的打击。
  ◆在这个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人们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所处的审美关系都已经发生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对待民歌的态度也不同于以前了。这必然影响人们对待民歌的态度和方法,并进而影响民歌的发展。新民歌由于加入了高科技的灯光、音响等辅助手段,旋律更加好听。从而使得这种新的演唱形式更容易贴近群众,而且通俗、自然、亲切。
       三、民歌合唱的大众传播
       民歌合唱——利用民歌素材创编的合唱作品,第一体现民族性,第二体现多声部艺术性。民歌合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它比独唱更有魅力,参与面广、传播途径更广。
       从大众传播的途径来讲,民歌合唱的编创最应该考虑到以下问题:民族特色、篇幅适度、难易适中、易于传唱。建议编创者们:
       ◆找到正宗的素材:编创者要广泛收集整理优秀的原生态民歌。由于原生态民歌具有原创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将不可能再现其原貌。很多地方民歌传统曲目只有少数年老的会唱,这些民歌很可能会随着这部分人的去世而失传。要注意保持地方传统特色。客观地说,借鉴和吸收外来音乐对发展本地原生态民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吸收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原生态民歌原有的特色,使之成为某一地方原生态民歌的标志。
       如果使用的民歌素材本身就不正宗,那编创的合唱作品就不具备民族性。
       ◆用旋律说话:中国原生态民歌流传至今最深入人心的还是“旋律”,它是民歌合唱编创的基石,是永恒的定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其中的选段《军民团结一家亲》改编的合唱就源自黎族民歌罗尼调《五指山五条河》……。
       ◆演唱对象有针对性:如果是专为职业合唱团或专业合唱团写的参赛作品,或用于学术研究的作品则创编手法等可具有较高难度。否则还得考虑篇幅适度、难易适中、易于传唱等因素。
       ◆篇幅适度:歌曲是音乐和文学的有机结合,要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丰富的内涵,需要作曲家用智慧创作。民歌合唱作品其诞生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传播推广,传承民族文化、中国精神,它是属于大众的。因此一般篇幅不宜过大,一不小心就写成“叙事性的小音乐剧、舞台剧等”。
       ◆难易适中:一首合唱作品应该被大多数团体接受并演唱,因此不宜过难、声部不宜过多、织体不宜过于复杂。总而言之要易于传唱。
       一首歌曲能迅速传播开来往往取决于它的音乐部分(旋律),而要成为精品则其文学部分(歌词)往往起决定作用。      (2018.11.1)

协会要闻News
联系我们

学会地址:海口市海府路168号金鹿大厦7楼711室

电  话:0898-66233615

传  真:0898-32699303

邮  箱:dechangbi2010@aliyun.com

网  址:www.hnhcxh.com

友情链接:

海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合唱协会海南文艺网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浙江合唱协会山西合唱协会内蒙古合唱协会河南省合唱协会广东省合唱协会广西合唱协会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广州市合唱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

CopyRight 201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5000410号-1 版权所有:海南省合唱协会 邮编:570102

联系电话:0898-66233615 邮箱:dechangbi2010@aliyun.com 地址:海口市海府路168号金鹿大厦7楼711室 技术支持:绿色创意